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笔记为,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不知为何又再次回想起青春岁月的自己。蓦然回首,才明白为什么年轻时看《梦到解析》那么开心,原来是佛洛依德使得欲望本身不再是卑微可耻的。年少时只关注萨特他那开放式的伴侣关系,而现在也关注起那种虚无、孤独、重负、挣扎。可但是又要从何而去呢……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理性人的死亡
- 人的精神结构就像一座冰山,人能意识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在水面之下还有巨大的一部分,这就是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中暗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人的欲望本能,主要是性欲本能和攻击本能。
- 如果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弗洛伊德就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成为现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
本我、自我、超我
- 本我是人本能的原始欲望(欲望);本我之上是自我,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理性);自我再往上是超我,是我们心中理想化人格(道德)。
- 之前提到过,人生意义的两大难题就是面对死亡和欲望。如何超越欲望的卑微,走向人性的崇高,这是现代精神危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佛洛依德的影响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是取消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接受了欲望的正当性,欲望本身不再是卑微可耻的,也就用不着去“超越欲望”了。
注意,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具备“可证伪性”,无法作为科学理论;但作为思想文化时,它产生了广泛影响。正如,弗洛姆曾说:“无论佛洛依德是如何被人理解或者误解的,他永久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人性的方式。”
保罗·萨特
存在就是虚无,到人的自由
- 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也就是意识有对象性,总是对于某个事物产生的意识。那么纯粹的意识本身就什么都不是,是虚空。
- 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当有什么内容填充进来之后,人才会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厌恶虚无, 厌恶虚无背后的缺失和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总是需要去填满自己的虚无, 去获得某种本质。
- 因为人拥有无限的潜在可能性, 这种潜能总是会逃到占有的对象之外。 所以萨特说,“ 人是一种徒劳的激情”, 总是有一种激情推动我们去占有、 去追求, 但我们希望得到的那种满足其实永远无法实现。
- 人注定只能屈服于空虚和徒劳吗?当然不是。正因为存在没有预先的本质,所以我们才能够自由的行动。萨特说,存在就是虚无,存在先于本质。如果本质决定了命运,那么,先于本质而存在的人就不被任何命运所限定,也就是说,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
自由是独自承担的重负
- 自由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负担呢?因为选择必定会带来后果。那么谁为这个后果负责?因为你做出了选择,你就要独自承担责任。
- 这份责任能和别人分担吗?不能。因为只要你做出了某个选择,背后就会有一个判断标准。你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能是你自己给自己确立的。
- 萨特从存在就是虚无,推出了人的绝对自由,进而又推出了绝对的责任。这是一份非常沉重的负担。
他人即地狱
- 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那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谁是主体,谁有主导权呢?在萨特看来,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总是在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在这个意义上,憎恨就意味着你承认了对方的主体性,承认了对方的自由。
- 聆听萨特的哲学, 你是否会感到一种绝望呢? 起点是虚无, 终点是孤独; 在这其中, 我们还要承担沉重的责任。存在主义是绝望的哲学, 也是希望的哲学, 但最重要的是, 它是行动的哲学! 我们最根本的自由和可能性都在行动中实现。
萨特的存在主义继承了尼采的思想传统, 强调人只能自己创造自己, 在自由的选择中不断塑造自己, 并且承担选择的责任。 他和尼采一样, 否认普遍客观的价值判断标准, 但是他似乎放弃了尼采的超人学说, 强调人只能孤独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我们都是手推巨石的西西弗斯, 但我们知道“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因为“ 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