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装配式

发展海外装配式建筑的动因

发展海外装配式建筑的动因

当前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的房建市场需求明显。中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主要也是面向这些欠发达地区。但随着海外劳工成本攀升,弱化了中资企业在当地的竞争力。人工成本的提升主要原因是:

  • 一方面,国外大部分国家,基于对本国就业的保护对于海外劳工数量有配额限制。并且在非洲、南美等国家本地劳工素质较差,工效较低,即使采用大量的本地劳工也很难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人工成本和工期可控性差。
  • 另一方面,中国劳工随着国内农民工数量持续的下滑,其工资持续上涨。2008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人工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显著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图1 建筑业农民工人数与收入变动情况


图2 人工费与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发展海外装配式建筑的机遇

建筑行业一直是各国国民经济中工业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因此,伴随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开展,紧缺的劳动力通常会引起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从而推动生产效率更高,人力需求更少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建筑业工资上涨与住房的预制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图3 建筑业工资指数与住宅预制率(以日本为例)

从全球范围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历程来看,装配式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均是人工成本上涨。 当前中资企业在海外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是存在的,在海外应用装配式技术的时机已经出现。

对于海外市场,采用装配式技术带来的海外劳工成本降低、环保和工期优势将对当前预制构件的成本增量有明显的抵消作用。

  • 装配式建筑随着预制率的提高单位人工费不断下行,人工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持续下滑。当前海外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装配率提升所带来的人工成本下降有望逐步与单位材料费、机械费的成本增量打平。
  • 另外,装配式建筑的环保和建造周期的优势也可进一步抵消材料费和机械费成本增量的不利影响。
  • 虽然在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经济欠发达,但受西方影响,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确不能忽视。采用装配式技术将在当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装配式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35%-54%。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加快资金周转为企业提前争取资金回流;另一方面,由于人数少、工期短,将降低安全风险、政治风险等出现的几率。并且成本从海外建造阶段向国内生产加工阶段的前移也将有利于成本的稳定。

关于钢结构建筑产业化

建筑业发展到现在这个时点,的确应该开始走工业化的道路。从事蓝领工作工人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环保要求会越来越紧迫。我的判断是,混凝土的路是走不远的,但钢结构技术路径问题还很多。
制约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实现规模化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

  • 钢结构防火防腐长效性问题;
  • 钢结构建筑现场仍然有大量砼现浇作业,无法实现完全装配化干作业问题;
  • 结构构件和部品部件难以标准化,无法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问题。

具体上需要解决:

  • 解决由面向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法转化为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方法(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 DFMA)的问题。
  • 解决结构体系与住宅产品匹配性问题。目前我国住宅户型平面设计采用适合现浇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设计手法,平面凹凸较多,传统的钢结构体系与户型平面匹配度较低。如何选择适宜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使之与住宅产品户型相适应,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解决结构体系化多动力参数为一个动力参数,实现结构构件标准化,达到量产的问题。
  • 解决露梁、露柱,结构防火防腐长效性问题。一是钢构件截面较大,常凸出于墙体,占用室内空间,且使得家居摆设和房间布置受到限制。二是解决结构化的防火防腐技术问题,达到长寿命建筑的目的。
  • 解决围护体系与主体结构匹配性及现场仍存在大量湿作业及二次砌筑等问题。目前钢结构楼板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影响建设工期,无法实现全装配干作业的问题。
  • 解决防火、防水、保温、防腐、隔声等构造细节做法问题。这些由钢材自身的特性决定,对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有材料方面的不足。
  • 解决主体结构与管线分离问题。目前存在内装体系与结构体系不分离,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不分离,水电管线预埋于结构中,管线老化导致要破坏结构修复。
  • 解决成本可控问题。需要充分考虑钢结构建筑系统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问题。但此中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