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萋萋(qī qī)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0.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和家人说起,在浴室要小心滑倒、注意安全的事。自然而然的想起了2017年,时间总是很快。2017年几乎都是在美国度过的。10月1日枪击案那日,正好抽了几天假期和伙伴们准备放松一下,一起开车去了拉斯维加斯。晚上要不是犯懒,可能也会去音乐节晃一晃。但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当晚摔倒在了浴室,太阳穴砸在浴缸边,整个人都砸蒙了,当时以为自己会客死他乡。不知过了多久才缓过来,爬回了床上。当时还想着会不会脑震荡,会不会一觉再也醒不来。第二天早上,看到很多国内的朋友发来信息,问平安,才知道昨晚有枪击案,那时觉得也许是摔倒才因祸得福。
P.S. 10月1日晚10点左右,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一个赌场的场外音乐节发生枪击事件。一名白人枪手从对面酒店的32层向楼下观看演唱会的观众开枪扫射,当时约3万名观众在现场,事件导致59人死亡,527人受伤。此次袭击是美国最为惨烈的大规模枪击案。
人是很容易健忘的,原本感慨良多的2017也渐渐模糊了,索性既然想起来了,就记录一下吧。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旅程,体验每一段经历可能就是无意义的生命的意义。
1. 关于驻美工作
那年基本上把全部工作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环球影城项目上。这个项目我是从16年6月份投标阶段开始介入的。时光飞逝,2021年北京环球影城就要开园营业了,欢迎大家到时去玩。
下图是LDI驻美团队的伙伴们。
从整个项目上看,其特点是专业多,交界面多,管理协作对象多。各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合作,保质保量快速稳步的推进项目进展是整个工作的焦点和难点。驻外工作虽然辛苦,但交到了很多朋友,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自己抗压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英语的心理关基本上算过了,虽然现在又退步很多。
下图是在洛杉矶的建筑公司CGA的工作伙伴们。
LDI工作的主要是对外进行设计管控和辅助指导,以及对内协调,并帮助业主推进项目进展。对于驻外工作,上一次是在毛里求斯机场项目现场上工作了几个月,不过和此次的驻美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次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完全融入到美国的设计团队中,并切实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欧美工程师的职业习惯,职业生态,公司运作模式,设计协调流程等都有了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并实实在在的参与到了实际工作中,这种真正的职场洗礼是即使国外留学也无法获得和比拟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公司都是非常有益的工作经验。
对于主题公园项目要特别关注,创意的落地、运营的要求、预算的控制。多家专业事务所间协调合作,工作界面交叉多,要注意cover gap。协调要逐步进行,一旦确定不轻易改变。要清楚需求和制约因素。关注change order的产生。
下图是在尔湾的结构公司FWC的工作伙伴们(缺席挚友Roger)。
2. 美国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生态
很多伙伴,比较关心美国的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生态,这里简单讲讲我了解到的情况。
2.1. 加州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质
首先是执业资质,大体上和中国差不多(因为中国就是学习欧美的执业资质体系)。主要特点如下:
FE考试就是基础考试,和我们一样需要经认证的本科专业学习经历。PE考试就是专业考试,也需要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美国是联邦制,所有各州的注册资质是独立的。譬如,加州的注册工程师想要在纽约工作,还需要在纽约州再考一个证。
注册证书会像营业执照一样悬挂在墙上,(我很喜欢换这种感觉)。下面是注册证书的照片
2.2. 注册章
下图是FWC的工作伙伴给我写的临别赠言,其中的圆章就是他们的注册结构工程师的印章。和中国的注册章相比小巧美观得多,建议中国的一注章也改改,现在长方形印章太丑了。
在国内是专业负责人盖章,而在美国,图纸盖章一般为事务所的老板。因为老板拿利润的大头,相应当承担较大设计风险。当然老板都会买保险的。这符合风险与利益匹配的原则。
而设计事故通常以承担民事责任为主,除非恶意设计,一般不会涉及刑事责任。当然事务所可能破产了,并且由于声誉的丧失,设计人的职业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其实,这其中体现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保险,二是信托责任。中国虽然学习欧美的注册执业制度,但是只是学到了保证专业素质的方面,而关于责权利的划分方面则是很不清晰的。明显的就是,在国内个人的执业资格必须注册到一家设计单位才可以使用,也就是说设计人和设计院是捆绑的,二者是共同责任主体。例如出现了严重的设计事故,受损方会起诉设计院,设计院一般会进行经济赔偿,而相应的设计人则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责权利的划分是模糊的。
现在叫嚣的建筑师或工程师负责制,实际上是想学习国外的注册资质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但是,前提是需要保险业的介入,并且设计师需要具有全过程咨询的能力。P.S. 设计师的收入应该和承担的责任相匹配,明显国内现在的收入和责任是失衡的。
从历史上看,国外的设计师是从匠人这一身份演变过来的,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自由(专业性)职业。业主基于赏识和信任将某一项目交由设计师负责,涵盖策划、设计、施工、监理的全过程。这是一种信托责任,因此设计师的信誉和专业是其职业的生命根基,设计师自身会严格的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性。可以类比于大航海时代的船长,业主出资托付船长去探险或运输,船长购买保险,并基于这份信托责任出海远航。
3. 合伙人事务所
在以前,建筑师和结构师是不分的,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才有了建筑与结构的分离。这种分离好处是更专业化,坏处是建筑师的结构素养急剧下滑,国内外的情况均是如此。
另外,在国外很少有综合性的设计院,一般都是专业的事务所。我国的综合设计院可以认为是计划经济的遗产,当然也不否认综合有综合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必然的资源配置形式,由于均衡效率和成本的需要,因而形成了众多的专业性质事务所,一般会根据专业领域形成建筑事务所、结构事务所、MEP事务所。可以想象,综合设计院的成本是高于这种众多事务所的形式的,在没有充足项目的情况下,必然难以保证各专业人员的活都是饱满的。而专业事务所,则相对灵活。
这里以结构事务所为例,介绍一下其组织形式,其它的建筑事务所和MEP事务所类似。(下图是FWC结构事务所的办公楼)
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自己或和其它优秀的工程师一起成立一家事务所/公司,然后招聘员工,开始接活做生意。这里自然会有成本和利润,成本就是公司运营成本,大头是工程师的工资和奖金,当然合伙人根据其职务也是开工资的,剩下的利润根据股份进行年度分红。
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矩阵式的。简单点理解就是双重领导。每个工程师属于一个Group,这个小组通常善于某一类项目,工程师的直接领导就是这个小组的组长。而工程师同时也会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中去,此时项目经理就是你项目中的领导。与此同时各专业事务所又共同参与一个项目,一般由领衔建筑师作为项目总监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
那么一个工程师在公司中是如何晋升的呢?先从助理工程师做起,跟着老工程师干活,拥有一个Desk。(怀念CGA的升降桌工位,话说站立才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
一段时间后,可以独挡一面了,开始独立工作。如果自身素质好,则开始作为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带着几个人开始工作,一般是完成一类的项目。这时你可以搬入一间Office。如下图所示
假如你很优秀,在公司也干了很多年,做了很多活。老板们也就是原来的合伙人们,会向其发送合伙人邀请,你出资作为小比例的股东晋升为合伙人,参与分红,这时你名片的头衔可以变为Principal了。
不同专业的事务所间是一个共生关系,彼此间不存在依附关系。有项目时,合作的好的几家会互相推荐。彼此的合同关系上,一般采用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的合同模板。其中C401系列是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标准合同文件,也是C系列的基础性文件。这些Consultants是很团结的。当然相对于与建筑师之间,在工程师之间天然会更紧密一些,更容易彼此理解一些。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老板或者团队的领导都是技术型的,并且技术都非常好,在工作中也都会亲自参与到项目中。通常的分工是,领导负责参加大部分的会议,而工程师尽量节省时间干活(因为计算这种工作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而参加会议时,有些议程是和本专业关系不大的,就可以平行处理邮件。这样的分工效率很高,并且由于领导们专业素质都很好,也都亲自参与项目,所以在会议中形成的结论通常也是比较务实且可执行的,很少会存在瞎指挥的情况)。至于业务的技术讨论,一般都是比较平等的,会充分尊重工程师的意见,领导的意见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音。可以看出事实上,作为老板的这些合伙人的工作负担是很重的,首先他需要深入的了解项目情况,其次他需要保持自身的技术过硬,并且还要承担经营者的角色。
至于老外工程师的能力也是比较全面的,在合约和商务方面,工程师关于工作量和价格都是清楚的。他们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及时识别出哪些业主要求是可以追加Claim费用的。而国内的情况,据我观察并不是我们的工程师商务能力不行,而似乎是领导们有意避免工程师们知道商务上的事情,将其神秘化,弱化工程师为画图匠。这种方式看起来对老板有利,其实从长远看是既不利于团队成长,也不利于工程师个人,二者应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这也是合伙人的本质。另一个方面看,好的商务能力是建立在综合素质上的,懂专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所以工程师掌握商务运作的套路后,往往更有优势。
4.工作环境
加州的各设计事务所的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工程师收入也还可以,是典型中产阶级,在社会上也是比较受尊重的,因为毕竟是专业人士,且要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才能从事的职业。这与国内压榨工程师的情况明显不同。另外一个和国内不一样的情况是,除去知名的建筑师,通常情况下,工程师的收入高于建筑师。一般来看,MEP工程师收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原因是MEP专业中单个工程师能承担的项目数量比结构工程师多,而建筑师毕竟是偏文科,工程师的学业相对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收入比普通建筑师高些。当然知名的建筑师的收入是相当高的,但是毕竟是少数。另外,作为建筑师由于天然处于总体协调的地位,后期发展为项目总监更加顺理成章。下面用一些图片展现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场景。
下图是结构事务所-FWC的前台
下图是FWC公司活动-野餐会邀请(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点滴+用心,比如说他们的事务所,每年都会组织出去玩,类似我们的团建,有漂亮的形式如邀请函、帐篷、手环,但氛围很自在,不像我们必须按套路来、很刻板。再例如,他们的年会会做成邀请合作伙伴来参加的Open House,再有就是节日时向客户发送贺卡,小礼物什么的。还会在公司的墙上挂上每年的集体合影,很有年代感。虽然简单,但是给人的感觉很好。重点是不能太刻意。)
下图是FWC公司活动-野餐会沙滩排球
下图是FWC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堆罐头比赛第1名。堆罐头比赛是该社区的传统赛事,活动结束后,罐头会用于发放给需要食物的流浪汉。
下图是建筑事务所CGA的开敞式办公
下图是在CGA工作的日常讨论(P.S. 我的头发日渐稀疏。想想在LA时几乎每天坚持去Gym健身,而回到北京坚持了一周就荒废了。另外提醒大家,跑步机伤膝盖,要跑0角度的,跑质量好点的有弹性的。再者就是健身一旦停下来,反弹很严重,腰上很快变成游泳圈。)
下图是每周CGA的workshop协调会
下图是项目结束时CGA的欢送会
5. 关于BIM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体会,总得来说:
5.1. BIM的工作流程
在讲BIM的工作流程之前,先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们的工程师是不具体画图的。工程师负责计算和方案草图,而具体绘图是由专业的绘图员完成(其实我国以前也是这种方式)。因此从二维CAD转向三维BIM时代以后,在美国仍沿用着这种分工。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二维时代工程师计算兼绘图的中国方式,配合着众多的标准图集可能会效率高些。但在如今的三维时代,将计算与绘图分开显然效率更高,因为BIM中的建模工作量是繁琐而耗时的,没必要由工程师完成。
5.1.1. 初始模型的建立
1. 建筑师建立建筑模型并根据自己的结构常识,确定柱网,梁布置方向,截面等。(会征求结构工程师的意见)
2. 结构拿到建筑的模型后,有两种建立计算模型的方式。一种是工程师根据建筑壳子和布置,单独建立计算模型。另外一种是从Revit抽取导出结构模型。
3. 计算模型和Revit模型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不影响计算精度即可。
4. 经过计算,确定截面后。由结构的绘图员,根据建筑模型开始搭结构模型。
5. 结构模型做好后,提供给建筑专业链接进去。此时原有建筑专业自己初步布置的结构信息就可以关掉或删除了。
6. 结构工程师和绘图员的沟通是实时的。工程师通常会用草图的形式告诉绘图员一些信息。
7. 绘图员按工程师的设计意图在建筑模型中搭建结构模型。
8. 结构模型链接进建筑模型后,就可以开始通常的与各专业协调修改等工作了。
5.1.2. 各专业的协调与图纸发布
6. 沟通的经验与体会
– 由于立场不同难免有争执,坚持就事论事
– 中外结构专业的理论背景一致,相对容易达成共识
– 一定要在初期就得到外方的信服或信任
– 不要模模糊糊、反复不定(发出指令讲求依据,既要决断,也要勇于及时纠正)
– 外方工程师基本功比较扎实,注重对原理的理解,手算和草图能力较强
– 对于规范要弄清来龙去脉,明白条文的背景知识
– 师夷长技以制夷,适时使用国外规范标准以彼之矛戳比之盾
– 要熟练使用Excel或Mathcad等工具制作计算表,可以较好的展示基本功
– 对于学术型的工程师,可以探讨下非线性分析的内容(结论判定,收敛性控制)
– 对于Leader,多体现以往设计经验,对于出现的问题适时给出建设意见
– 对于合同的工作范围、时间节点、价格要清晰(商务能力也很重要)
– 前期预见的问题,尽早提出并推进(时机比较难掌握,时机有时起决定作用)
– 心里关比较难(语言、抗压能力 I/me/myself,是我是我还是我)
7. 涉外工程必答题-自然荷载
对涉外工程,其中一个必答题就是自然荷载的转换。因为不同国家对于自然荷载,也就是风、雪、地震等考虑的基准并不完全相同,而工程师往往除使用项目所在国规范设计外,通常会用熟悉的本国规范进行验算或概念上的判断。这时就需要对自然荷载进行规范间的转换。这部分的话题很广泛,这里只简要的列些要点。
8. 写在后面的话
随手记录一下,模糊的记忆又渐渐清晰了起来,想起那时路上在车里常放的”原来你也在这里”,配着南加州的阳光与戈壁,很有画面感……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啊 那一个人
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
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
P.S. 如果有人对旅行摄影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站里翻翻图片,这里就不放了。特别推荐 Yosemite National Park,加州之旅不可错过之地。
写在前面的话
熟悉的老伙伴,都知道写在前面的话,经常是题外话,不过似乎感兴趣的人更多。今天也先来点题外话。
一般可以认为,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符合极值I型分布(Gumbel分布)。那么股市的估值会是什么分布呢?
注:这是2013年机器喵先生分析的结果。(其实A股分析存在一个问题,上证综指是失真的无法反应全市场的情况。)
感兴趣的可以继续研究一下。话说,数学的确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本人惭愧,学艺不精,美好E=MC2的精神境界令人向往。
好了,回到正题。
年最大风速分布可以认为符合极值I型分布(Gumbel分布)
分布函数为
G_I(x)=e^{-e^{-y(x)}}
表示任意年份的极值xi小于任意选定值x的概率。其中,
y=\alpha(x-\mu)
\alpha=\frac{C_1}{\sigma}
\mu=\bar{x}-\frac{C_2}{\alpha}
其中,\bar{x}和σ分别为n个年度极值xi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变异系数为 \nu=\frac{\delta}{\bar{x}}
可以看出C1和C2其实分别就是y的标准差和平均值,它与观测序列的长度n有关。
x的年超越概率为
G(x)=1-G_I(x)
重现期为超越概率的倒数
T(x)=\frac{1}{G(x)}
将GI(x)带入,得
\frac{1}{T}=1-e^{-e^{-y}}
两侧取对数,得
y=-\ln(-ln{(1-\frac{1}{T}})
可以看出,重现期T不依赖于x的均值和标准差。
另外,当T比较大时,可由泰勒展开公式简化,y≈lnT
重现期为T的最大风速x可以表达为:
x=\mu-\frac{y}{\alpha}
x=\bar{x}-\frac{\sigma}{C_1}(C_2-y)
x=\bar{x}\left(1+\frac{\delta}{\bar{x}}(\frac{y-C_2}{C_1})\right)
x=\bar{x}\left(1+\nu\frac{y-C_2}{C_1}\right)
设
K_{sp}=\frac{\nu}{C_1-C_2\nu}
则各重现期与50年重现期的转换系数可以表示为
C_{prob}=\frac{x_T}{x_{50}}=\frac{1-K_{sp}\ln(-\ln{\left(1-\frac{1}{T}\right))}}{1-K_{sp}\ln(-\ln{\left(1-\frac{1}{50}\right))}}
Cprob只与重现期T、变异系数ν、测量序列的长度n(样本年数)有关。
其中关于C1和C2的计算
可以用经验分布函数(它实际就是累积频率直方图的上边)来近似GI(x)。
y\left(x\right)=-\ln(-\ln{\left(G_I\left(x\right)\right)})
则y的值可取为1到n个zi:
z_i=-\ln(-ln\frac{i}{n+1})
则有
C_1=\sigma_z=\frac{1}{n}\sum_{i=1}^{n}{(z_i-\bar{z})}^2=\frac{1}{n}\sum_{i=1}^{n}{z_i^2-{\bar{z}}^2}
C_2=\bar{z}
当n无限大时, C_1=\frac{\pi}{\sqrt{6}} , C_2=0.57722 (为欧拉常量)
工程实践中各重现期风速与50年重现期的转换可以参考以下情况:
1. 在EN50341-1中,采用上面的推导的公式,其中风速的变异系数取0.12,观测数据取30年,则Ksp=0.114。转换系数为
C_{prob}=0.692-0.079ln(-ln(1-\frac{1}{T}))
2. 在ASCE7中,根据文献Peterka, J.A., and Shahid, S. (1998). Design gust wind speed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Struct. Eng. 124(2), 207–214.。对于非飓风区转换系数为
C_{prob}=0.36+0.10ln(12T)
3. 在中国规范中,根据文献《结构风工程:理论规范实践》。转换系数为
C_{prob}=\sqrt{\frac{(0.363log{T}+0.463)}{1.08}}
4. 在EN1991-1-4中,风压的变异系数取24,观测数据取无穷。转换系数为
C_{prob}=\sqrt{0.562-0.112ln(-ln(1-\frac{1}{T}))}
(P.S. 对于Euorcode1的如此处理本人存疑?长重现期的风速会明显偏小。有知道原因的大神可以来讲讲)
各重现期风速与50年重现期的转换系数如下所示
重现期 | EN50341-1, ν=0.12 | GB | ASCE7 | EN1991-1-4 |
3 | 0.76 | 0.77 | 0.72 | 0.81 |
5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6 | 1.05 | 1.07 | 1.04 |
150 | 1.09 | 1.08 | 1.11 | 1.06 |
200 | 1.11 | 1.10 | 1.14 | 1.08 |
300 | 1.14 | 1.12 | 1.18 | 1.10 |
400 | 1.17 | 1.14 | 1.21 | 1.11 |
500 | 1.18 | 1.16 | 1.23 | 1.12 |
600 | 1.20 | 1.17 | 1.25 | 1.13 |
700 | 1.21 | 1.18 | 1.26 | 1.14 |
800 | 1.22 | 1.19 | 1.28 | 1.15 |
900 | 1.23 | 1.19 | 1.29 | 1.15 |
1000 | 1.24 | 1.20 | 1.30 | 1.16 |
小知识:设计基准期、重现期、设计使用年限间的关系。
重现期T为某事件出现或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
设计基准期N(是衡量基准,选定后不变,一般为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
P_N=1-(1-\frac{1}{T})N
若年超越概率2%即重现期T=50年,设计基准期N=50年,则PN=63%
设计使用年限L(根据业主要求确定,一般为50年或10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
P_L=1-(1-\frac{1}{T})L
移项后两边取对数
ln(1-\frac{1}{T})=\frac{ln(1-P_L)}{L}
当T较大时,由泰勒展开公式, ln(1-\frac{1}{T})\approx-\frac{1}{T}
T≈-\frac{L}{ln(1-P_L)}
令,设计使用年限L内的超越概率与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具有相同的水平
T\approx-\frac{L}{ln(1-63\%)}
则有T≈L,即重现期可取为与设计使用年限相同。
例如设计使用年限取100年时,对于风载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即可。
对于风速记录,一般取平均风的时距为10min~1h较为稳定。国际上,多数国家(如中国规范、欧洲规范)将平均风时距取为10min,但也有国家将平均风时距取为3s的瞬时风速(如美国规范),也有的国家取1h(如加拿大)。
对于涉外项目,中国的工程师一般除直接采用当地规范设计外,通常还会采用中国规范验算一遍,或概念上用中国规范进行估计。这就涉及到自然荷载的转换问题,经常遇到的是如何将3s阵风风速转换为10min风速的情况。如果不考虑各国规范体系整体的差异,仅从气象学的角度看,这种风时距的转换就是求阵风因子的问题。
风速可以表达为平均风+脉动风
Vt =VT0+u(t)
定义峰值因子g为脉动风分量的最大值与其标准差之比
g=umax/σu
定义湍流强度为脉动风标准差与平均风的之比
Iu=σu/Vt0
相应的阵风风速可以表达为
Vt=VT0+g*σu
定义阵风因子为阵风风速与平均风速的之比
Kt=Vt/VT0=1+g*Iu
为便于直观理解以文献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Converting between Various Wind Averaging Periods in Tropical Cyclone Conditions, 2010中给出的1989年强热带气旋奥森的实测结果为例。
测量点在距澳大利亚西海岸130km的海上钻井平台。
图中给出的结果包括:
V600——10min平均风速
V60——1min平均风速
V60,600——10min内的1min平均最大风速
V3,600——10min内的3s平均最大风速
V3,3600——1小时内的3s平均最大风速
风速时程曲线持续3小时,展现了台风眼经过测量点的全过程。从风速时程曲线可以看到,1min平均风速围绕10min平均风速上下波动,随时间的变化较为频繁。对风速进行平均时选取的时距越小,得到的最大值就越大。
下图是台风条件下,不同时距平均得到的最大风速与1小时平均风速之间的换算系数,该换算系数即为“阵风因子”。可以看出,虽然各组数据的趋势一致,时距越短,阵风因子越大。
工程实践中可以参考美国规范ASCE/SEI 7-16中给出了不同时距的平均最大风速与1小时平均风速的转换曲线进行转换。
上图的实线用于常态风,是文献Durst C. S., Wind speeds over short periods of time, Meteorological Magazine, 89, 181-186, 1960中,根据实测资料给出了1小时平均风速换算为不同时距平均最大风速的换算系数。
上图的虚线用于飓风。该ESDU曲线可按文献Engineering Science Data Unit, Item No. 83045, Strong wind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I: Discrete gust speeds., London, 2002进行计算。
结论:
1、3s阵风风速转换为10min风速的转换系数为1.43。其它风时距也可参考以上内容得到。文中的计算采用MathCAD 15,如有需要源文件可以联系我。
2、另外采用美标ASCE7-16时要注意,它的重现期和ASCE7-05不同了。如果要转为50年的重现期,需要进行重现期的换算。
得到校对的自然荷载后,其实后续的中美风荷载的计算还有三点主要区别:
1) 中国规范不考虑风向折减,在计算主体结构风荷载时也不考虑内部风压;
2) 风速压力的定义不同,中国和美国分别采用了平均风和阵风对应的风速压力;
3) 中国的风振系数代表的是基于平均风荷载的放大倍数,而美国的阵风效应因子则是基于阵风荷载的调整系数。
3、重要的就是要记住,各国规范不能混用,因为规范体系中考虑了各自的可靠度匹配。自然荷载需要校对为,各自规范规定的参考基准的后方可使用。
转载说明:达里奥的这篇文章,属于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如何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这种有深度的思考让人提神醒脑。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by Ray Dalio
Link: https://www.economicprinciples.org/zh-hans/
经济就像一部简单的机器那样运行,但很多人不懂得这一点,或是对经济的运行方式持有不同观点,于是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深感有责任与大家分享,我的简单但是实用的经济分析模式。这个模式虽然不符合常规传统经济学,但是已经帮助我预测和躲避了全球金融危机,30多年来对我一直很有用,我们开始吧!
经济虽然可能看起来复杂,但其实是以简单和机械的方式运行。经济由几个简单的零部件和无数次重复的简单交易组成,这些交易首先是由人的天性所驱动的,因而形成三股主要的经济动力。
1、生产率的提高
2、短期债务周期
3、长期债务周期
下面我们谈一下这三股动力,并介绍如何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得出一个良好的模型,便于我们跟踪经济走势,并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先来说一下经济中最简单的部分——交易。
经济不过是无数交易的总和,而交易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交易时刻都在发生,你每次买东西都是进行一笔交易。在每次交易中,买方使用货币或信用向卖方交换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信用在使用时和货币一样,因此把花费的货币和信用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支出总额。
支出总额是经济的驱动力,如果用支出金额除以销量就得出价格,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交易。交易是经济机器的最基本零件,所有的经济周期和动力都是交易造成的,所以理解了交易就理解了整个经济。
一个市场由买卖同一种商品的所有买方和卖方组成,例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股票市场和千百万种其他市场,经济就是由所有市场内的全部交易构成。把全部市场的总支出和销量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了解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就这么简单。
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都在以上述方式从事交易,用货币和信用交换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政府是最大的买方和卖方,而政府有两个组成部分,即收税和花钱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央行控制着经济中的货币和信贷数量,因此不同于其他买方和卖方,央行通过影响利率和发行更多货币来实行这种控制。我们在下面会看到,正因如此,央行在信贷流通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诸位注意信贷,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许是人们最不了解的部分,它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它是经济中最大且最为变幻莫测的一部分,贷款人和借款人与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买方和卖方没有两样。通常贷款人希望自己的钱生出更多的钱,而借款人则想购买当前无法负担的某种东西,比如房子、汽车或是进行投资,比如开办企业,借贷可以同时满足贷款人和借款人的需要。
借款人保证偿还借款称为本金,并支付额外的款额称为利息。利率高时借贷就会减少,因为贷款变得昂贵,当利率低时借贷就会增加,因为贷款变得便宜。如果借款人保证偿还债务而且贷款人相信这一承诺,信贷就产生了。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协定凭空创造出信贷,信贷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因为信贷还有其它名称,信贷一旦产生,立即成为债务。
债务是贷款人的资产,是借款人的负债,等到借款人今后偿还了贷款并支付了利息,这些资产和负债将消失,交易得以完成。那么为什么信贷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借款人一旦获得信贷,便可以增加自己的支出。不要忘记,支出是经济的驱动力,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想想看,你每花一块钱另一个人就挣了一块钱,而你每挣一块钱,必定有别人花了一块钱,所以你花的越多,别人挣的就越多。如果某人收入增加,其信用度就会提高,贷款人就更愿意把钱借给他。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备两个条件,偿还能力和抵押物。
收入债务比率高,借款人就具备偿还能力,如果无法偿还,借款人还可以用有价值可以出售的资产作为抵押物,这样贷款人可以放心的把钱借给他们。所以收入增加使得借贷也增加,从而能够增加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将导致借贷进一步增加,并不断循环,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产生了经济周期。
在一项交易中,为了获得某样东西,你必须付出另一样东西,长期来看你得到多少取决于你生产多少。我们的知识随时间而逐渐增多,知识的积累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将此称为生产率的提高。一个善于创新和勤奋的人,将比那些自满和懒惰的人,更快的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但在短期内不一定体现出来,生产率在长期内最关键,但信贷在短期内最重要。这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剧烈波动,因此不是经济起伏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债务是这种动力。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借贷让消费超过产出,但是在还贷时不得不让消费低于产出。
债务量的波动有两大周期,其中一个周期持续大约5-8年,另一个持续大约75-100年。大部分人虽然能够感受到波动,但由于离波动太近,每天每周都身临其境,通常比不认为这是周期,我们将在本章考察这三股主要动力,并观察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日常经济中的表现。
如上所述,经济的上下起伏,不是取决于人们多么善于创新或是勤奋工作,而是主要看信贷的总量。
我们先想象一下一个没有信贷的经济运行。在这样的经济运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办法是增加收入。因此,需要提高生产率和工作量,提高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由于我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我或者另一个人提高生产率的时候,经济就会增长。我们如果观察各种交易加以总结,就会发现一条类似于生产率增长轨迹的渐进线,但是由于我们借贷于是产生了周期。原因并不是任何法规,而是人的天性和信贷的运作方式。
借债不过是提前消费,为了购买现在买不起的东西,你的支出必然超过收入,因此你需要借钱,实质上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未来的时间,到那个时候你的支出必须少于收入,以便偿还债务,这样马上就形成了一个周期。通常一旦你借钱就制造了一个周期,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整个经济运行也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理解信贷,因为信贷触发了一系列机械和可以预料的将在未来发生的事件。这就是信贷不同于货币的地方。
完成交易需要使用货币,当在酒吧用货币买一瓶啤酒时,交易立即完成。但是如果你用信用来买一瓶啤酒,比如赊账,你相当于承诺今后为这瓶啤酒付钱,你和酒吧一起创造了一笔资产和一笔负债,你们凭空制造出了信贷。只有在你今后清偿了这笔赊账之后,上述资产和负债才会消失,债务才会还清,交易才会了结。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所谓钱实际上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50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只有大约3万亿美元。不要忘记,在没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生产,但是在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还可以通过借债来增加支出。因此,有信贷的经济运行能增加支出,使得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超过生产率的增长,但在长期内并非如此。但是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信贷不一定是坏事,只是会导致周期性变化。
信贷如果造成超过偿还能力的过度消费就是不良信贷,但是信贷如果高效率的分配资源和产生收入,让你能偿还债务就是良性信贷。
例如如果你借钱买一台大彩电,电视机不会带来任何收入让你偿还债务,但是你如果借钱买一台拖拉机,用它来收获更多的庄稼,赚更多的钱,你就能偿还债务,提高生活水平。
在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我们可以跟踪各种交易,观察信贷如何带来经济增长。
我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每年挣10万美元,没有任何债务,你有不错的信用可以借1万美元,比如用信用卡借。因此你每年可以花11万美元,即时你的收入只有10万美元。由于你的支出是别人的收入,另一个人因此挣了11万美元,这个挣了11万美元的人如果没有任何债务,可以借1.1万美元,他可以消费12.1万美元,即使他的年收入只有11万美元。由于他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而我们通过跟踪个人的交易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不断自我强化。但不要忘记借债形成,周期会上升最终也会下降。
下面我们谈谈短期债务周期,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扩张,这是短期债务周期的第一阶段。支出继续增加,价格开始上涨,原因是导致支出增加的是信贷,而信贷可以即刻凭空产生。如果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所出售商品的生产速度,价格就会上涨,我们把价格的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央行不希望通货膨胀过高,因为这会导致许多问题。央行在看到价格上涨时就会提高利率,随着利率上升,有能力借钱的人就会减少,同时现有的债务成本也会上升,就等于你每个月的信用卡还款额会增加。由于人们减少借债,还款额度增长,剩下来用于支出的资金就减少,因此支出速度放慢,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环环相扣,人们的收入将下降。由于支出减少价格将下跌,我们称之为通货紧缩,经济活动减少,经济便进入衰退。如果衰退过于严重,而且通货膨胀不再成为问题,央行将降低利率,使经济活动重新加速。
随着利率降低,偿债成本下降,借债和支出增加,出现另一次经济扩张。可见经济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行,在短期债务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和借款意愿。如果信贷易于获得,经济就会扩张,如果信贷不易获得,经济就会衰退。请注意这个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8年,在几十年里不断重复,但是请注意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超过前一个周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人促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形式一片大好,人们仅注意最近出现的情况,最近的情况是什么呢?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用借来的钱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很划算,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泡沫便产生了。因此尽管债务一直增加,但收入也以相近的速度增加,从而抵消了债务。我们把债务与收入比例称为债务负担,只要收入继续上升,债务负担就可以承受。
与此同时,资产价值迅猛上升,人们大量借钱来购买资产,因为投资促使资产价格日益升高。人们感觉自己很富有,因此尽管积累了大量债务,收入和资产价值的上升帮助借贷人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信用度。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永久持续下去,也确实没有持续下去,几十年来债务负担缓慢增加使偿债成本越来越高,到了一定的时候,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迫使人们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开始下降。人们的信用因此降低,致使借贷减少,偿债成本继续增加,使得支出进一步减少。周期开始逆转,这时到达长期债务的顶峰,债务负担变得过重。
美国、欧洲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在2008年发生了这一情况,日本在1989年和美国在1929年因同样原因发生这一情况,现在经济进入去杠杆化时期。
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紧张加剧,整个过程开始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收入下降和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随着信用消失,信贷枯竭,借款人再也无法借到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借款人竭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斥代售资产,这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能够提供的抵押物的价值下降,这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人们觉得自己很穷,信贷迅速消失。
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等等随之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看起来与衰退相似,但不同之处是,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挽回局面。在衰退中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借贷,但是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由于利率已经很低接近零,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
美国国内的利率在1930年代的去杠杆化期间下降到零,在2008也是如此。衰退与去杠杆化之间的差别在于,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变得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失去了偿债能力,其抵押物失去价值,它们觉得受到债务的极大伤害,不想再借入更多债务,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整个经济体与个人一样都失去了信用度。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去杠杆化?问题在于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为此可以采用四种办法。
1、个人、企业和政府削减支出
2、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来减少债务
3、财富再分配将财富从富人转给穷人
4、最后央行发行更多货币
这四种办法被用于现在历史上的每一个去杠杆化过程(美国1930年代,英国1950年代,日本1990年代,西班牙和意大利2010年代)。
通常第一个措施是削减支出,我们刚才看到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都勒紧裤带、削减支出从而能够减少债务。我们经常把这称为紧缩,当借款人不再借入新的债务,并开始减少旧债务的时候,你会以为债务负担会减轻,但情况正好相反,支出减少了,而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就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速度超过还债速度,因此债务负担实际上更为沉重,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削减支出的做法引起通货紧缩,令人痛苦,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这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这导致下一个步骤,即必须减少债务。
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而借款人的债务是贷款人的资产,如果借款人不偿还银行贷款,人们会担心银行无法返还其贷款,因此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收到挤兑,而个人企业和银行出现债务违约,这种严重的经济收缩就是萧条。萧条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们发现,他们原来以为属于自己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并不存在。
我们再次以酒吧为例,当你用赊账的办法买一瓶啤酒时,是在承诺今后偿还酒吧的赊账。你的承诺成为酒吧的一项资产,但是如果你不兑现承诺,不偿还酒吧的赊账,实际上是债务违约,那么酒吧的这项资产实际上一钱不值,它实际上是消失了。
很多贷款人不希望自己的资产消失,同意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意味着贷款人得到的还款减少或偿还期延长,或利率低于当初商定的水平,无论如何合约被破坏,结果是债务减少,贷款人希望多少收回一些贷款,这强过血本无归。
债务重组让债务消失,但由于它导致收入和资产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债务负担继续日趋沉重。削减债务与减少支出一样令人痛苦和导致通货紧缩。所有这些都对中央政府产生影响,因为收入降低和就业减少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失业率上升,中央政府需要增加支出,很多失业者储蓄不足,需要政府的财务支助。此外政府制定刺激计划和增加支出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
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政府的预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政府的支出超过税收,你在新闻中所听到的预算赤字正是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税或者举债以填补赤字,但是在收入下降和很多人失业的时候,应该向谁融资呢?——富人。
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钱,而且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政府自然而然的增加对富人的征税,以帮助经济中的财富再分配,把财富从富人那里转给穷人。正在困苦当中的穷人开始怨恨富人,承受经济疲弱、资产贬值和增税压力的富人,开始怨恨穷人。如果萧条继续下去就会爆发社会动荡,不仅国家内部的紧张加剧,而且国家之间也会这样。债务国和债权国之间尤其如此。这种局势可以导致政治变革,有时是极端的变革。1930年代这种局势导致希特勒掌权,欧洲爆发战争和美国的大萧条,要求采取行动来结束萧条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要忘记,人们心目中的货币实际上大部分是信贷,因此信贷一旦消失,人们的钱会不够花,人们迫切需要钱,而你一定记得谁可以发行货币,中央银行可以。央行已经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现在不得不发行更多货币,发行货币与削减支出、减少债务和财富再分配不同,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中央银行不可避免的凭空发行更多货币,并使用这些货币来购买金融资产和政府债券。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期间,并于2008年再次爆发,当时美国的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委员会增加发行了2万多亿美元,世界各地能够这样做的其他央行也增发了很多货币。
央行通过用这些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帮助推升了资产价格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信用,但是这仅仅有助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你看,央行可以发行货币,但是只能购买金融资产,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向人民送钱,但是无法印钞票,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必须合作。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够运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但是这个办法将降低经济中的总债务负担。
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刻,决策者需要平衡考虑降低债务负担的四种办法,必须平衡兼顾通货紧缩的办法和通货膨胀的办法以便保持稳定,如果取成适当的平衡就可以带来和谐的去杠杆化,所以说去杠杆化可以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和谐的,怎样才能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
尽管去杠杆化是艰难的,但以尽可能好的办法来处理艰难的局势,却是一件好事,这比杠杆化阶段大量举债产生过度失衡现象要好的多。在和谐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债务收入比率下降,经济实际上是正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并不是一个问题,这是通过适当的平衡所取得的。为了取得适当的平衡,需要结合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转移财富和发行货币的办法,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
有人问发行货币是否会加剧通货膨胀,如果增发的货币抵消信贷的降幅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不要忘记重要的是支出,每一块钱的支出,无论支付的是货币还是信用,对价格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消失的信贷,央行为了扭转局面不仅需要推动收入的增长而且需要让收入的增长率超过所积累债务的利率,这是什么意思?主要的意思是收入一定要比债务增长得快。
例如我们假设有个国家正在经历去杠杆化,其债务收入比例是100%,这意味着债务量相当于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假设这些债务的利率是2%,如果债务以2%的利率速度增加,而收入的增长率仅有大约1%,那么债务负担永远不会减轻,必须发行更多货币,使收入增长率超过利率。
然而发行货币太容易了而且比其他办法受欢迎,因此这个办法可能易于被滥用,关键是避免像1920年去杠杆化的德国那样,发行过多的货币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决策层取得适当的平衡,去杠杆化过程就不会那样激烈,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债务负担会下降,这就是和谐的去杠杆化,当收入上升的时候,借款人的信用度提高,借款人一旦显得更有信用,贷款人就会开始恢复贷款,债务负担终于开始下降,人们可以借到钱就可以增加消费,经济终于开始恢复增长,长期债务周期从而进入通货再膨胀阶段。去杠杆化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非常可怕,但如果处理得当,最终将解决问题。为了使债务负担下降和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有失去的10年这种说法。
综上所述,经济当然要比这个模式复杂一点,然而把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和生产率增长轨迹结合起来分析,我们会得到一个不错的模式,可以看清我们在过去和当前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希望大家学到三条经验法则:
1、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因为债务负担最终将把你压垮。
2、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使你失去竞争力。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内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这就是我给大家也是给决策者们的简单的建议,大家也许会吃惊的发现,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决策者都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个模式对我很有用,希望它也将对你们有用,谢谢大家。
微信公众号“结构工程师手记”——卷首语
时光飞逝,国内COVID-19疫情也开始告一段落,本来难得宅在家里,想着好好折腾一下“101kpa.com”网站的。但是惰性使然,仅有的成果只是研究了一下自建停机坪的事,再者就是把年少时读不进去的《红楼梦》捡了起来。而此时正值Eurocode中文版即将正式出版之际,交通社的李兄希望转载一下本站的部分内容,便欣然同意了。借此也想起了自己尘封多年的公众号“结构工程师手记”是不是也应该同步更新一下。早就应该做的事,一直拖到现在,一个懒字了得。
现在准备把网站上的部分内容,同步到公众号中,暂定分为大道至简、人间烟火、中外规范三个部分。大道至简放置技术类的,人间烟火放置感悟类的,中外规范放置欧标美标类的。
宅在家中,浑浑噩噩,看看沙雕的自己,啊哈,素晴!碎碎念中,越发厌恶经世致用之道,功名利禄之心。也许大多人都是渐渐变成了自己当年曾鄙视的人。嬉笑怒骂,投毒匕首,唏嘘不已。有几人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奔去不惑之年,仍然懵懵懂懂,回首已是开到靡荼时。想念那时栀子花开的味道,青春都已渐渐远去,剩下的都如“一一”中的背影。少年时好奇于儿女情长,中年时困于追名逐利中……本是清高之徒,非逼自己醉心于铜臭,求而不得,嫉妒、羞愤、懊恼。人当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世界?正统教育塑造我们,要么羽扇纶巾、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要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态,让你在闹市中不断碰壁,终还是敌不过五斗米。雄心壮志也好,自命不凡也罢,今儿观之,不过都是自身的欲壑难填,自身的自私自利,自身的无知傲慢使然。一个世俗人走什么道路才适合呢?做官?做老板?做学问?求权利?求金钱?求名声?还是都想要?也许这种问题永远也想不明白,也许这都是手段,是过程,是迷惑,而非自心所求。
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走到今天有些许点滴感悟,与后学之辈共勉,共寻。
关于竞争:时间是我们的终极资源和终极成本,时间综合了一切明显和不明显的竞争关系,所以和时间赛跑是人生竞争根本的对策。
关于懒惰:做事的终极动力来自何处,要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自禁醉身其中;要么是爱与奉献,为所爱之人负重,为众生布施己身。
关于迷茫:剥去人情世故的机巧圆融,善良是人生的灯塔,当你迷失在尘世中,善良是归途的路标。厚德方能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关于所求:我还是不知道所求为何。现在只是想读读历史,想知道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想看看世界的风土而已。然而不变的还是那个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最后,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
使用Cloudflare+V2Ray+WebSocket+TLS+Nginx自建停机坪
为自己的小飞机,建个机场。公共机场ExpressVPN,私人机场V2ray,基本可以应付全部情况。
1、购买一台国外VPS/云服务器,如Linode。
2、注册一个域名,国外域名服务商的,如GoDaddy。
3、注册Cloudflare解析域名。
3.1、将GoDaddy域名的NS服务器替换为Cloudflare的NS服务器;
3.2、替换域名NS服务器之后,确保Cloudflare下的域名状态为Active;
3.3、在DNS中将域名解析到VPS的IP上;
3.4、添加新解析的时候,小黄云默认是黄色的,即Proxied,点一下,成灰色,即DNS only;
3.5、查看当前域名的SSL/TLS状态为Active,SSL应用参数为 Full;
4、V2Ray+WebSocket+TLS+Nginx一键安装代码(网址https://github.com/wulabing/V2Ray_ws-tls_bash_onekey):
wget -N --no-check-certificate -q -O install.sh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ulabing/V2Ray_ws-tls_bash_onekey/master/install.sh" && chmod +x install.sh && bash install.sh
5、BBR加速代码(网址https://github.com/teddysun/across):
wget --no-check-certificate https://github.com/teddysun/across/raw/master/bbr.sh && chmod +x bbr.sh && ./bbr.sh
如果安装不了 BBR 请先安装wget:
yum –y install wget
然后运行以下命令,查看BBR是否启动成功:
sysctl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
如果提示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 = bbr
就表示成功启动了BBR加速。
6、查看是否能够正常访问你刚才在命令行中执行的域名,并查看是否开启 HTTPS 访问。
7、脚本管理命令
启动 V2ray:
systemctl start v2ray
停止 V2ray:
systemctl stop v2ray
启动 Nginx:
systemctl start nginx
停止 Nginx:
systemctl stop nginx
8、配置防火墙
8.1、查看防火墙状态
firewall-cmd --state
8.2、开启防火墙
如果要开放的端口太多,嫌麻烦,可以关闭防火墙,安全性自行评估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8.3、查看防火墙所有开放的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8.4、查看监听的端口
netstat -lnpt
8.5、开放或关闭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开放80和443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remove-port=10000/tcp --permanent #关闭10000端口
firewall-cmd --reload #配置立即生效
9、启动Cloudflare的CDN
9.1、去cloudflare把那个橙色的云朵点亮了,等待10分钟cdn生效。
9.2、可以使用cmd来ping一下解析的域名,查看IP不应是服务器的IP。
10、安装v2rayN客户端
10.1、下载安装网址https://github.com/2dust/v2rayN/releases
10.2、添加[VMess]服务器。填上你设置的对应数据,请务必完全参照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服务端和客户端必须一致,如地址(域名)、端口、用户ID、路径等,加密方式一般为auto,传输协议为ws,伪装类型一般为none,伪装域名留空,开启tls和不安全传输,设置完保存。
10.3、Http代理模式选择PAC模式(或全局模式),检查更新PAC。